商苑要闻

当前位置: 学校首页  >  商苑要闻  >  正文

扎根三尺讲台 不负乡土之托 | 商洛学院2025级公费师范专业录取新生的青春选择

发布时间:2025-07-31 点击数量:

近日,我校2025级公费师范生招生工作圆满收官,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三个专业共录取120名新生。录取分数持续攀升的背后,是山区学子们,用青春理想写下的教育承诺。在收到公费师范生录取通知后,考取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曹馨心、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刘蓓蓓、物理学专业的雷京龙3名同学表达了自己的喜悦与期待。

初心叩问:为何选择这条道路

“在众多升学路径中,我选择公费师范生,是因为高中老师们同样在为教育事业竭尽所能,我想成为后继者。”商州姑娘曹馨心很早就立志服务家乡教育事业,“未来我将扮演好‘教师’和‘定向服务者’双重身份,在乡间沃土挥洒青春!”

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公费师范录取新生——刘蓓蓓

来自商南的刘蓓蓓选择师范生的原因,是被教育的力量震撼:“最开始是被张桂梅校长的事迹打动。公费项目能让我直接深入一线,用所学反哺社会,这种价值感无可替代。”她说,“教师是点燃灯盏的人”。

柞水孩子雷京龙在谈起自己的选择时眼中有光:“初中老师用废电池和铜丝做电磁实验,让我发现物理是身边的魔法。我想成为像他那样的人,为山区孩子打开科学大门。”

政策引力:让理想轻装前行

“学费补助政策让父母不必为学费辗转筹借。”刘蓓蓓直言,“家庭会因此卸下‘教育返贫’的负担,我感激公费政策让我轻装上阵追求理想。”

雷京龙的家庭同样受益:“家里有我和实习的哥哥,学费减免实实在在减轻了负担,让我能没有顾虑地选择热爱的事业。”而对曹馨心而言,带编入岗意味着“更稳定的就业起点和更高的社会认可”。

物理学专业公费师范录取新生——雷京龙

面对八年服务期要求,刘蓓蓓的比喻令人动容:“这不是终点站而是换乘站——用八年积蓄基层教育‘原始股’,这段经历会成为我最深厚的底气。”雷京龙更视其为幸运:“柞水的孩子需要科学引路人,我刚好想做这个人。”

乡土情怀:从生源地到服务地

“家乡教育最需要文化认同和人生观念构建。”在曹馨心眼中,语文课是培育文化血脉的苗圃,“大学四年是我吸收专业营养的宝贵契机,将来很想带家乡的孩子更好地读懂秦岭诗意。”

589AB

汉语言文学专业公费师范录取新生——曹馨心

刘蓓蓓在填报志愿前了解过商洛地区的教学质量报告,乡镇中学学生的数学均分比城区低10分左右,这需要既懂县域学情又有专业扎实的教师来破局,面对“女生学数学难”的偏见,她认为“乡村女孩需要的不是降低的标准,是更多相信她们能行的引路人。”她很期待能在大学生涯中努力掌握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和技术。

柞水小伙雷京龙希望将来能扎根柞水山区,成为教师后想组织“周末科学小作坊”,带学生去山里观察岩石的密度,用手机APP测重力加速度,把户外变成实验室,而“大学的系统学习是实现教学新创意的前提”。

专业赋能:照亮成长之路

三人对录取后的大学学习生活都充满了期待。曹馨心期待“翻转课堂拉近与基层讲台的距离”;刘蓓蓓关注“微格教学训练,通过录像回放雕琢授课艺术”;雷京龙则看重实验设备操作培训:“实训课将让我知道哪些原理可简化,哪些安全细节必须注意。”

“公费师范生意味着什么?”曹馨心说是“扎根的权利——土地对种子的承诺”;刘蓓蓓视作“社会公平的循环——用曾经点亮我的光,点亮更多角落”;雷京龙则道出“点灯的责任”“山区孩子的好奇心像未点燃的灯,我的任务就是找到那根火柴”。

而他们的成长之路同样需要专业教育来点亮。面对“如果在大学课堂上模拟讲授人生第一课,大概是怎样的场景”,三位同学给出了别出心裁的设想——曹馨心将带学生触摸“文脉细密的商州土”,刘蓓蓓要举着树叶讲解“黄金分割”,雷京龙则要拿起旧闹钟:“同学们,今天我们拆解机械运动的奥秘”。他们很清楚,设想只是源头,而在大学的专业训练,老师的悉心培育,才能成就奔腾不息的职业发展长河。

120个定向培养名额,承载着120份沉甸甸的乡土承诺,政策托举让理想轻装前行,商洛学院构建的特色培养体系,成为这些未来师者坚实的后盾。以曹馨心、刘蓓蓓、雷京龙为代表的2025级公费师范生,将肩负使命,在葳蕤九月走进美丽商苑,续写我校公费师范生自强不息、刻苦学习的奋斗故事,宣扬“以学识为光,扎根三尺讲台,不负公费之名,不负乡土之托”的青春誓言。

(文/图 王鹏举 编辑/王叶 审核/王霄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