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信息公开制度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清单 | 信息公开专栏 | 信息公开申请 | 信息公开年报 
  信息公开专栏
 基本信息 
 招生信息 
 财务资产及收费信息 
 人事师资信息 
 教学质量信息 
 学生管理服务信息 
 学风建设信息 
 学位学科信息 
 对外交流与合作信息 
 其他信息 
当前位置: 信息公开>>信息公开专栏>>基本信息>>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正文
商洛学院三届一次教代会工作报告
2017-11-01 09:20  

适应新形势 谋求新发展

为建成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而努力奋斗

——在商洛学院三届一次教职工

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2016年2月27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是商洛学院“稳基、提质、增速,创新驱动发展”成为新常态,全面进入本科教育新阶段的关键一年。现在,学院三届一次教职工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我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提出意见。

一、工作回顾与总结

(一)四十年办学历程

学校溯源于1976年成立的陕西省商洛地区五七师范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商洛教育革命基地),1979年更名为“陕西师范大学商洛专修科”,1984年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商洛师范专科学校”,1987年整体上划由陕西省人民政府管理。2005年,陕西省商洛农业学校整体划转商洛师范专科学校。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商洛学院,成为商洛市唯一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

40年来,商洛学院人励精图治,艰苦奋斗,推动学校持续发展。学校由创建初期借用校舍、12名教师、3个专科专业、仅在商洛地区招生274名学生发展到如今占地846亩,643名教师,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517.26万元,总资产38327.4万元,32个本科专业,面向27个省市招生,在校学生实现万人规模。由“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毛毡房食堂、土瓦房教室发展到现在有北新街教学主校区、丹江校区、张村校区,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的“三校区”办学新格局。

40年来,学校坚持根植商洛、服务社会,累计培养了3万余名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其中商洛市70%的中小学教师、50%的中小学校长均为我校毕业生,党政干部和技术人才也主要来源于我们学校。学校为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智力支撑、文化引领和科技服务,为推动商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40年来,一代又一代商洛学院人传承和发扬老区精神,扎根山区、埋头苦干、无怨无悔,这种精神已经成为全校师生和学校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成为学校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支持。

(二)升本十年风雨兼程

2006年升本以来的十年,是全校上下团结奋进、开拓进取的十年,是学校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学校面貌变化最大的十年。经过十年的努力,升本初期确立的 “两个转变”顺利实现,“一个提高、一个顺利通过”正在接受社会和政府的评判。

十年来,学校顶层设计逐步完善。学校确立了“尚教为学、践用至要”的办学理念,“立足商洛,面向地方,服务基层,培养应用型人才,建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和“积学酌理、崇贤彰善”的校风,“重教行道,守正出新”的教风,“勤学尚德、明辨笃行”的学风,以及“博闻强志、正道直行”的校训,凝练打造以秦岭现代中药资源和绿色食品开发利用,秦岭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贾平凹研究、秦岭画派等为文化传承的办学特色,引领学校快速持续发展。

十年来,学校抢抓机遇取得突破。2011年学校成为省市共建高校,2014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转型发展试点高校。2015年,学校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和教育厅转型发展试点评估,所取得的发展成就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专家较好评价。

十年来,大学组织体系逐步完善。2006年学校共有11个系,2008年,学校遵循继承创新、留有空间的原则,按照学科大类,建立了“十系两部”的教学组织体系。2014年,按照建立现代大学组织体系要求,对现有教学科研资源再次整合,构建了 “十院、两部、三平台”的教学科研组织体系。2015年,学校按照大学章程和现代大学治理体系要求,对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了优化调整,大学组织架构基本完成。

十年来,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升本之初有6个本科专业、463名教职工,其中专任教师319人,高级职称教师118人,博士4人,本专科学生5059人,其中本科生275人。目前,开办32个本科专业,学生近12000人,其中在校本科生达到9000余人。学校教职员工达到643人,其中专任教师506人,高级职称教师157人,有二级教授1人、三级教授2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外籍教师5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405人,取得博士学位和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60人。教师队伍的学缘、地缘、学历结构得到优化。

十年来,学校基础建设成绩显著。学校新增土地面积380亩,新增建筑面积81746.97㎡,新增教学仪器设备值5290.72万元,在商丹循环工业园区开辟了第二校区,张村农场确定为张村校区,校区规划建设加快推进,学校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大。北新街校区修建性详规通过核准,新建学生公寓5栋,3万多㎡教学综合楼、2栋近两万平米的学生公寓和青年教师公寓均已开工建设,修建了4处山水景观平台,校园环境更加优美,“山水校园”初见雏形,丹江校区、张村校区规划和基本建设正在稳步推进。

十年来,学校教学科研成果丰硕。取得了28项反映教学水平的本科教学工程项目,主持省级以上教改教研课题20项,获陕西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科技推广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78项,横向科研项目12项。一批科研成果获得各级政府奖励,其中陕西省人民政府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陕西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陕西省高校科技奖7项,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商洛市人民政府科技成果奖16项(其中一等奖4项)。我校教师共发表科研论文3473篇,其中三大检索收录共计158篇、中文核心期刊1352篇;出版各类专著、编著76部,授权专利46件。培育小麦新品种3个,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建成陕西省尾矿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商洛文化暨贾平凹研究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商洛中药材GAP科研工程中心等5个省级研究(科普)平台,有秦岭植物良种繁育中心等7个校内研究机构。省级植物学重点扶持学科经过建设已成为生物学优势学科。

十年来,学校快速发展,跨越式发展,可持续发展,教职工有了更多获得感。教职工绩效人均收入增长4.45倍,工资福利待遇稳步增长,解决了一些遗留问题,生活和工作条件不断改善,社会地位明显提高。

(三)2015年工作回顾

2015年学校可谓“大事多、难事多”,“好事多、喜事也多”,学校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发展状态良好,社会影响稳步扩大,师生精神面貌明显变化,“真诚友善、团结干事”的要求正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夯实发展基础,党建工作扎实有效

(1)深入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校通过举办报告会、专题培训班、座谈会,开展中心学习组学习,组织师生集中学习等形式组织学习了十八届五中全会、习近平来陕讲话及省、市主要领导讲话精神。深入推动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讲话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通过学习宣传,全校广大教职工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增强了看齐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

(2)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按照省市党组织的统一部署,学校通过集体培训、领导班子成员讲党课、组织生活会等多种形式扎实开展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通过多渠道征求意见建议并认真梳理,对涉及到的6类28条意见建立了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及时出台了《商洛学院党委班子成员十项要求》和《商洛学院党员干部自律守则》,召开了领导班子“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民主生活会及通报会,“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其成果正在转化为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

(3)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按照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党员发展质量,一年来发展党员379人、转正预备党员220人,表彰优秀党员45人,基层党组织13个。调整了部分党的基层组织和干部,党的基层组织生活得以正规化,层次水平得到不断提升,战斗堡垒作用得以很好发挥,基层党组织建设活力进一步增强。

(4)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协助上级部门完成了对学校党委班子的综合研判与年度考核工作,配合上级组织调整校级领导4人,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调整处科级干部28人,配备二级学院院长助理8人,对全校处科级干部进行了9个专题培训,完善更新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信息管理系统,干部管理监督工作得到加强。选派干部32人次赴国内外高校学习培训,推动了干部队伍素质提升。

(5)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深化。认真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制定修订了《中共商洛学院委员会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的实施意见》等16个党风廉政建设制度。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了反腐倡廉教育,开展了日常工作督办检查,加强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格执行述职述廉、诫勉谈话和党员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制度。对两个部门开展了经济责任审计。

2.注重顶层设计,引领学校持续发展

(1)学校核心价值文化体系初步形成。深入挖掘学校文化底蕴,积极培育符合学校特色和传统的大学文化,在广泛征询意见和调研基础上,确定了“尚教为学、践用至要”的办学理念,“积学酌理、崇贤彰善”的校风,“重教行道,守正出新”的教风,“勤学尚德、明辨笃行”的学风,以及“博闻强志、正道直行”的校训及校徽、校歌,明确了学校核心文化价值体系各个要素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2)现代大学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积极推动“一章八制”建设,促进学校管理现代化,《商洛学院章程》已通过教育厅审核并向社会公布。修订完善了《商洛学院管理规程》,收集制度230个。遵循服从服务于学校转型发展目标,本着“改革创新,精干高效,发挥作用,留有空间”的原则,继“十院两部三平台”之后,按照现代大学治理结构的要求,进行了职能部门机构优化重组,调整了部分职能部门并对其干部职数和工作人员编制进行核定,明确了工作职能和职责。

(3)完善考核机制,发挥激励导向作用。修订完善了《校内单位目标责任考核实施细则》《商洛学院教职工量化考核实施细则》等制度,制定了《商洛学院2015年考核工作手册》,进一步规范了考核方式与程序,评选综合和单项先进集体和个人。本年度共表彰3个教学工作、3个科研工作、3个学生工作优秀单位、6个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49名科研工作先进个人、42名优秀教学工作者、47名学生工作先进个人和85名综合考核先进个人,提高和规范了表彰奖励标准,以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工作热情。

3.全力迎评促建,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1)基础建设得到顺利推进。开辟了丹江校区,着手规划建设张村校区,“三校区”按不同功能区划完成学校层面设计。以敢于啃“硬骨头”的决心和勇气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打通了多年来影响师生通行和学校观瞻的图书馆前及大学生活动中心后“两个通道”。清理违规使用占用出租用房76套。建成了晨曦园、莘子园、运动景观平台等多处校园景观,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建成了“秦岭植物标本陈列室”“秦岭矿产资源陈列室”“商洛红色文化资料馆”三个大型展室。学生浴池改造工程完成并投入使用,楼宇粉刷、校园灯光系统、水电系统维修改造基本完成,综合教学大楼工程进展顺利,青年教师公寓、学生公寓建设也已开工建设。

(2)教学管理更趋规范。积极推进教学制度建设和落实,制(修)订了教学管理规章制度79个,编印了各专业教学规范,制定了校院两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学督导制度,组织开展了专业评估及课程评估工作,加强教学质量常态监控。全体教师严格执行《商洛学院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教学实践得到加强,教学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广大教师恪尽职守,严谨治学,深入巩固评建成果,保证了教学工作的有序运行和教学管理的规范化。

(3)本科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本年度新增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3项,省级教改项目3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1名教师被评为陕西省第九届教学名师。新增15项校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评选2名校级教学名师。组织完成了2012年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验收工作,完成了2013年及以前44项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结题工作。本年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46项获批立项。开展了青年教师教学沙龙活动,参加人员达156人次,有效推动了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4)学科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生物学优势学科建设成效显著。新增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并于2015年顺利招生。按照专业建设规划及转型发展要求积极申报了护理学等新专业。建立了预警退出机制,将生物科学专业暂停招生。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顺利通过审核,取得学士学位授予权,我校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达到25个。

(5)继续教育稳定发展。本年度各类成人学历教育招生563人,完成了六项“国培计划”培训任务,开办了商州区初中思品骨干教师培训班、中小学教学业务管理干部培训班等多种培训项目,培训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1125人,被商洛市教育局确定为“商洛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基地”。

(6)顺利完成本科教学评估专家进校考察工作。通过专家报告、外出交流学习、专项检查、“评建工作大家谈”等一系列活动,营造了全校上下团结一心,支持参与贡献评建工作的良好氛围。5月份,教育部合格评估专家组一行10人进校考察,通过深度访谈、课堂听课、走访考察、座谈了解、调阅试卷论文、查阅相关资料等形式,对学校办学定位、教学质量监控、青年教师授课水平、广大教职工精神面貌、学校良好的发展态势给予了充分肯定。

4.把握“试点”机遇,转型发展起步良好

(1)转型发展的内涵及路径得以明确。制定了《商洛学院向应用技术类型院校转型发展试点工作方案》,积极推动学校转型发展。成功举办了“中国·中西部大学校长”论坛,来自17个省份的20余所高校领导齐聚我校,围绕转型发展深入研讨交流。召开了“转型发展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研讨会,知名学者陈小虎教授和广大教师共同探讨问题,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有5名院士,26名博导、教授来校作专题报告,引导全校教师积极转变观念,明确转型发展的目标、内涵及路径选择。接受了陕西省教育厅转型发展评估专家组的进校评估,获得了“我校转型发展工作信念坚定、措施得力、推进顺利、效果明显”的评价。

(2)转型发展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学校联合鄂、豫、陕三省11所本科院校成立了汉江流域大学联盟,与陕西理工学院、安康学院联合成立了陕南发展研究院和区域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秦巴山区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协同创新中心,积极参加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教育合作交流会”,先后与商州区人民政府、丹凤县人民政府、陕西省外经贸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陕西森弗天然制品有限公司等13家政府、企事业单位签订了战略协议,合作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基地,与商洛市剧团联合成立商洛学院戏曲学院。

(3)开放办学取得新突破。与英国南安普顿索伦特大学、台湾明新科技大学等学校签订合作协议,开展互访交流、师资培训、学生互换交流学习等合作。全年共选派学生31人赴国(境)外高校学习深造,9名管理干部和2名教师赴台湾和英国学习培训。台湾和马来西亚3名教师首次来校集中授课,英国索伦特大学校长、日本知名教授竹泽三雄等外籍专家学者来校考察,15名台湾学生首次来校学习交流。

(4)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出台了《商洛学院“双聘院士”实施办法》《商洛学院客座教授实施办法》《商洛学院“丹江学者计划”实施办法》等人才计划,为引进高水平师资,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推动转型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出台了《商洛学院根植地方行动计划实施办法》,助推教师进政府、进企事业单位、进社区、进乡村,提升实践能力,主动适应转型发展。深入实施“百名博士工程计划”“双百计划”等五大人才工程项目,与西安交大国家级教师发展中心合作,对60余名新进青年教师进行“一对一”教学培训。2015年引进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4名,三级教授1名,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500余人次,4名外籍教师来校集中讲学,选聘名誉教授22人,兼职教教授69名,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

5.加强科学研究,科研工作稳步推进

(1)科研成果取得新突破。本年度学校科研立项再创新高,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获省部级立项资助20项(较上年增长42.9%),获市厅立项24项(较上年增长26.3%),到账科研经费较上年度增长50.8%;获商洛市科技论文奖23项,商洛市科学技术奖8项,1项科研成果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教师撰写的学术论文在英国皇家化学会著名期刊《绿色化学》(Green Chemistry)上发表,是迄今为止我校教师发表的影响因子最高的研究论文。

(2)科研活力进一步增强。为转变工作职能,强化科技推广与转化,学校适时将科研处更名为科技处,成立了成果推广科与学科办公室,修订了《商洛学院科研与科技合作项目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为加快推动科学研究,多出成果、出好成果提供制度与机制保障。成功举办陕南发展研究院第二届学术年会和学校2015年学术年会,邀请汤中立院士、舒德干院士等知名专家学者来校做高层次学术讲座(报告)10余场,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我校学报入选《2015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

(3)服务地方能力不断增强。与商州区政府签署了科技示范村建设合作协议,选派4名具有博士或高职称骨干教师担任科技特派员。“商麦5226”系列小麦新品种种植面积新增近100万亩,增加农户收入6300万元,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6.坚持立德树人,学生工作取得新进展

(1)学风建设机制得到巩固发展。坚持以“三早一晚”工程和学风示范工程为抓手,促进形成良好学风。一年来,评选表彰学风建设先进学院6个,先进班集体32个,三好学生371名,优秀学生干部347名,优秀毕业生91名,学生先进工作者28人,评选文明大学生551名,发展377名优秀学生加入党组织。

(2)学生科技创新成果显著。本年度学生考研上线210人,再创佳绩。获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8项,国家级24项,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在2015年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获得银奖1项,铜奖3项,取得新突破。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170人次,展现了良好的综合素质。

(3)招生就业工作双提高。新建优秀生源基地26个,重点生源联系学校58个,新生入学报到2448人,招生计划完成率102%。本科文史类、理工类均高出省控线2分一次性完成招生计划,实现了新生报到率高于全省本科高校平均报到率的突破。新建就业基地23个,一次性综合就业率达到90.90%。2015年从教从农、毕业见习、就业援助、创业教育培训等工作均位于全省高校前列。

(4)学工队伍建设稳步推进。补充辅导员12人,逐班配齐了班主任,学生工作队伍进一步加强。成功举办了第二届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第七届学生工作论文研讨会及第六届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与西安理工大学联合举办了陕西省高校第八次学生工作论坛。邀请“陕西十佳辅导员”巡讲团来校交流工作。5名辅导员顺利通过了心理咨询师考试,2名辅导员在全省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中获得三等奖。

(5)日常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修订完善了《商洛学院院级学生工作量化考核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为“学业困难”等114名特殊学生进行了分类建档。举办了首届学生工作“面对面”活动。首次邀请家长代表出席毕业生典礼和新生入学教育活动。全年为180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了38万元的奖助学金。与商州区社保局协商为2448名学生办理了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险。为2900余名学生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为2000余名新生进行了心理测评、建立心理档案,对71名“心理问题”学生进行了约谈和干预。

7.加强思想引领,校园建设呈现新局面

(1)核心价值观教育富有成效。组织50余名干部教师代表赴西北大学侯伯宇先进事迹展览馆参观学习,学校作为三所典型高校之一在全省高校“三严三实”座谈会上重点发言,开展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被《中国教育报》《新华网》等多家媒体转载,荣获全省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案例二等奖。评选出商洛学院首届“身边好人”6人,积极传播真善美,凝聚正能量。

(2)校园文化建设成果颇丰。全年开展各类校内外文体活动70余场。组织“学苑论坛”报告会5场,参与人数2000余人。举办了“迎评促建”艺术家书画笔会、高雅艺术进校园 —“大秦川民族音乐会”。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多样,直接参与部门近30个,参与活动人数达6000余人。学校荣获“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

(3)积极创建安全稳定校园。积极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坚持学校主要领导对稳定安全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负主要责任,部门领导负直接责任的原则,坚决贯彻执行一票否决制。完善了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健全了维护稳定的舆情研判机制、应急管理机制、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机制,维护了学校安全与社会稳定。

各位代表、同志们,商洛学院是镶嵌于商洛大地上的一张金色名片,是飘扬在丹江河畔上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她支持着商洛城市社会品质的提升,支撑着商洛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正在用我们的努力致力于这张名片闪闪发光,这道风景线更亮更长;致力于为商洛地方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致力于为国家高等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我们所取得的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凝聚着一代又一代商洛学院人的不懈努力、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在此,我代表学校党委、行政,向各位代表,向为学校发展做出贡献的全体教职工、离退休同志和长期关心支持我们工作的广大教职工家属,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二、下一步的目标任务

各位代表,同志们:

我们在看到学校发展取得成绩和进步的同时,要正视我们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学校底子差、基础薄、发展时间短,空间小;广大教职工由于受地域影响存在的落后观念根深蒂固;学校发展中学科建设差距很大,缺少标志性成果;师资队伍建设任重道远,科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度广度不够,支持服务地方培养应用型人才能力不足;创新发展滞后、工作落实不力等等。“十三五”时期是陕西省建成教育强省,在西北地区率先基本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也是我校实施转型发展,建成国内一流应用型大学的关键时期。下面,我想就学校今后一段时期主要任务谈几点意见:

(一)坚持坚定正确的学校办学方向

1.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要加强党的领导,进一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认真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认真贯彻“一章八制”,以法治思维和要求进一步建立完善现代大学制度,积极推进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

2.坚持立德树人、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要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在着力培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高水平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基础上,坚持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过程育人,积极为学生成长成才搭建平台,要通过言传身教、感化激励,引导学生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3.坚持核心文化价值取向的引领作用。要深化宣传落实由“尚教为学、践用至要”的办学理念,“积学酌理、崇贤彰善”的校风,“重教行道,守正出新”的教风,“勤学尚德、明辨笃行”的学风,“博闻强志、正道直行”的校训等构成的学校核心文化价值体系,使之成为全体师生的自觉遵循,增强师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4.坚持明晰的学校办学定位。坚定践行“立足商洛、面向地方、服务基层,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正确把握“地方性、应用型”的内涵,积极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定不移走转型发展之路。牢固树立并认真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积极用发展破解学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5.积极推进保障工作社会化。深化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和后勤、安全保卫等保障工作综合改革,坚持引入竞争机制、服务外包等形式解决学校办大社会问题,充分利用现代社会专业化、社会化、职业化分工协作特质,利用社会优质资源、人力资源和专业化队伍为学校建设发展运行服务。

6.坚持开放办学,加强国际国内交流合作。大力培养师生国际化视野,实施“请进来”“走出去”战略,创新思路、注重内涵,不断拓展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加大与港澳台地区的合作交流,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不断推动对外合作交流工作上台阶。积极引入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和成熟办学理念,积极搭载现代高等教育发展教学成果平台,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

(二)科学制定学校的发展目标任务

1.以科学思想指导学校发展今后一段时期学校要深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现代高等教育办学理念、办事规律,紧密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全面办好本科教育,积极开展研究生教育,深入推进继续教育。发挥师范教育传统优势,坚持文、理、工、经、管、农、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学为中心,做强教学工作,做大科研工作,做细学生工作,做实保障工作。提高教师教学发展能力,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建设国内一流的应用型本科院校。

2.有效实现学校发展的可持续性。学校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牢固树立质量意识,要始终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永恒主题,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加大招生宣传和工作力度,确保学校10000——12000名学生的办学规模,实现规模效应。加快征地力度,科学优化,分步实施,高标准实现三校区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改善办学条件,充实实验室仪器设备,盘活教学资产,搭建实验实践共享平台,实现资源共享,确保效益最大化。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实践教学基地、就业基地、生源基地建设,实现人才培养多元化途径。不断推进教职工思想观念更新,充分利用内外两个资源环境为学校发展争得空间。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多渠道筹措资金,开源节流保运行,汇聚财力促发展,加大投入惠民生,要加快解决师生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千方百计推动师生生活住宿条件改善等民生工程建设,持续增加教职工福利待遇,为教职工多做实事、好事,实现规模、质量、效益、发展与民生的有机统一。

3.争创一流应用型大学。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按照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我们要围绕办学水平提升,努力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要全面加快推进学科建设,做好优势学科的培育。要整合资源,花力气加强教学科研平台建设,要为广大教师参与国家重要科技研发项目创造条件,鼓励支持教职工申报取得标志性教学科研成果。要早日完成百名博士工程计划,积极采取措施实现学校实力水平的显著提升,成功申报2个以上省级优势学科,2个以上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人文社科基地),2项以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要培育1-2个省级重点专业,2-3个省级特色专业;要至少取得1项省部级科技奖,要至少培育1名校本二、三级教授;要取得硕士学位授权点;要着眼于服务地方能力提升工程,扎实开展根植商洛三年行动计划。

4.牢固树立“双提高”工作目标。在招生就业与校园文化建设上按照“双提高”目标打造建设品牌,建立招生和就业“双提高”的目标责任制和量化考核评价体系。要加强优质生源基地建设,加大宣传力度,丰富宣传方式,千方百计提高报考数量和生源质量,提高录取率、报到率。要坚持服务地方的发展方向,加强与用人单位联系,加快建设就业基地,不断扩大就业基地数量和地域分布,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要办好“学苑论坛”,通过专家学者报告会,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以促进校园文化活动品味的提升。同时积极营造氛围和调动广大学生参与校园各级各类文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的高品位、高参与率。

5.完善分类培养目标体系。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个性化需求,坚持分类指导,鼓励学生个性发展。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对接社会需求,满足学生研究生、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个性品质塑造、技能提高等方面的要求,设置数量充足、门类齐全的通识选修及专业选修课程。要加强教学改革,相关通识课和专业课,坚持实行分级分类教学。要突出社会需求导向,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和创业指导等相关课程,提高学生就业能力。要大力开展大学生创业训练,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活动,提高创新实践能力。要加快众创空间建设,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争取省级示范性众创空间认定取得突破。

(三)建立“稳基、提质、增速,创新驱动发展”学校发展新常态

1.稳固教育教学发展基础工作。教育部合格评估专家组进校考察,对我校的发展成就给予了较高评价,但我们深知学校基础差、底子薄,也存在工作突击和粉饰的问题,许多工作还很不到位,还有待提高,所以我们要下定决心,把该补的“课”补回来,把该填的“空”填好,把该完善的工作完善好,把没做好的工作重新做好,来不得半点虚假。我们要建立起学校完善的教育教学组织体系、保障体系、管理体系和考核体系,要加快完成丹江校区二期征地和北新街校区后续征地工作,科学规划和启动“三校区”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教学大楼和青年教师公寓要如期完工,再花大气力千方百计建设教职工住房和学生公寓,促使教师学生的住宿条件实现根本性改观。

2.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教育教学质量是大学生命线,提高质量是大学永恒的主题。要牢牢把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个中心,使“质量意识”成为指导广大教职工的自觉行为。要大力推动学科专业建设,加强协同创新,注重专业链、产业链对接,加强专业集群建设,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细化教学各环节过程管理及质量标准,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3.把学校发展速度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学校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和扎实的基础性工作,已具备了快速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但我们在与兄弟院校发展纵横向比较中,要认清形势,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明确学校发展不仅需要速度,还需要有加速度。因此,全体教职工要加强效率意识,加快推进学校发展。要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地方各级政府以及行业指导机构的对接和联系,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主动融入市场经济主战场。要深化与国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不断扩大“朋友圈”,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4.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当前我国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和换挡调整的重大战略,也是我校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学校将2016年确定为“创新年”,要通过多种形式渠道,紧密对接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形成学校“人人讲创新、人人去创新、人人有创新”的良好氛围。坚定不移地推动学校创新驱动发展,深入落实《商洛学院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和《商洛学院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全体教职工要不断增强问题意识、协同意识、创新意识,要摒弃等靠要的陋习,不断更新观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四)进一步深化综合改革,形成学校良好的运行机制

1.进一步完善学校组织体系。要准确把握现代大学治理结构要求,适时调整优化学校相关组织机构,在院部、职能部门调整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学校组织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学校高效运转。要构建激励、发展、约束相协调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下移管理重心,扩大二级学院办学自主权,强化二级学院管理职能,激发二级学院发展活力。

2.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今年学校将进行第三轮岗位聘任,要在总结第二轮岗位聘任经验的基础上,认真制定第三轮岗位聘任实施方案,精心做好定编定岗、低职高聘、高职低聘、聘期考核等各项工作。要结合本次岗位聘任,完成校内考核分配及人事制度改革,要积极探索岗位管理代替身份管理的新机制,建立个人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及知识、技术、成果转化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挂钩,以岗定薪、按劳取酬、优劳优酬的综合考核与薪酬体系。

3.狠抓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任期制、轮岗交流、人尽其才”的原则,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好干部标准,调整优化干部队伍,全面启动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建立公开选聘、能上能下、人尽其才的干部人事工作新常态。

4.明确岗责职责,夯实责任担当。按照组织原则,完善党委科学决策、行政行动执行、纪检监察检查督办的“三驾马车”学校运行机制,形成党委、行政与纪检监察各负其责,相互支撑,团结一心,共谋发展,合力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良好局面。强力推进人人敬业爱岗、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的形成。要确保“一岗双责”落实到位,并将其纳入目标责任考核,形成“管人管事一体化”的工作模式,把管人和管事结合起来,把思想引领和工作要求结合起来。要认真贯彻执行《商洛学院党委班子成员十项要求》和《商洛学院党员干部守则》,“关键少数”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敢于担当,解难题、攻难关、做奉献,成为群众信得过、愿追随的带头人。要强化审计监察监督作用,党员干部要身先士卒,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带动作用。每位教职工都能明确职责、认真履责,立足本职岗位为学校发展做贡献。

5.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和效应发挥。准确把握和正确贯彻落实学校各项重大决策,要积极发挥政策导向,加强制度保障和舆论宣传氛围营造,对不主动承担工作任务、经商办企业、兼职谋私利、纪律涣散等不能全身心投入学校工作的人和事采取必要措施加以整治。机遇就在我们面前,要摒弃不愿为、不敢为、不作为等行为,让“想干事、愿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待遇,并发挥引领作用,带动更多的商洛学院人积极服务服从、贡献于学校可持续发展,也让我们商洛学院人更有尊严、有风范地生活在商洛这片土地上。

(五)践行“三严三实”,建设高雅的大学文化

1.认真践行“三严三实”。学校将在省委领导下,在省委高教工委指导下继续深化、认真践行“三严三实”,全面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坚持深学细照笃行,坚持问题导向抓落实。把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与学校深化改革、稳定发展各项工作结合起来,与完成年度重点工作任务结合起来,与推动日常工作结合起来。把“三严三实”作为师德师风建设和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引导教师潜心治学,引导干部真情服务,从而使“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规。

2.建设高雅的大学文化。现代大学不仅要有大楼大树大师,更要有大文化。商洛学院为黉门圣殿,我们作为一所大学培养的是有教养的公民,是具有明达理性、内涵丰富、言谈优雅、举止得体的“绅士”“淑女”。我们应该坚守和弘扬大学精神,形成学校独特的高品质学校文化,学校彰显的应该是学术的高贵、学者的尊严、知识的价值,知识分子应以其高风亮节传播正能量。我们的学校不能混同于普通社区,我们的师生不同于一般老百姓。广大教师的精神面貌、言谈举止、价值追求要成为人才培养和素质提升的无形力量。

3.打造引领学校发展的学校精神。学校精神是一所学校的软实力,是一种意志品格与文化特色的精确提炼,是引领学校发展的文化内涵,反映着学校师生的精神风貌、文明素养和道德理想。商洛学院是商洛市唯一的一所公办本科院校,在长期的发展和面对经济社会转型,应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度,有国际化全球化,世界公民的视角,有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有勇争一流,精益求精的追求。应该让“胸怀、视野、责任、卓越”成为学校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体现全校师生的精神文化追求,成为展示师生的言行风范,破解学校发展难题,引领学校集体和个人发展的动力源泉,成为全体师生认同的精神价值与共同追求,以此打造学校精神,以校园正能量给力社会正能量。

4.师生自觉行动,推动支持学校发展。学校的发展来自于内外两个资源的调动和利用,来自于组织的推动和师生的努力学习和工作,来自于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我们的各项工作都要做出亮点,需要将一个个亮点支持打造成特色,要把重复性工作创造性开展,充分发挥主人翁意识,调动师生服从服务于学校发展的首创精神。我们要将工作做出亮点、做出特色,要让乐于奉献、积极贡献成为每个商洛学院人的自觉行动。

各位代表,同志们,商洛学院是我们的共同家园,是我们每个人发展的平台和依靠,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学校的信誉和声誉,以满腔热情投身学校发展,使学校成为大家获得更好生活、实现人生价值的坚强后盾。

三、措施与希望

(一)重学习,塑形象

“重学习,塑形象”是我们面对新的形势,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应对和驾驭高等教育规律的能力和水平的必然要求。重学习是提高素质的基础,如果不加强学习,就意味着保守,不学无术。不重视学习,就无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形象就是旗帜,不塑形象就意味消极,塑造良好形象就可以展示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我们要加强自我学习,建立学习型组织,不断提高师生的综合素养,努力做到言行举止文明,礼貌待人,不说有损教师形象的话,不做损害教师形象的事。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增强终身学习意识,由取得高学历后的“拥有文凭”向“拥有能力”的形象转变,由获得高职称后的“一劳永逸”向“学无止境”的形象转变。要让重学习和塑形象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坚决克服什么都不在乎,不懂装懂、不会装会,似乎什么都懂、什么都无所谓,就是不作为的现象。

(二)走出去,请进来

“走出去,请进来”是更新观念,拓宽视野,提升自我,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的捷径。长期以来,思想的落后,观念的滞后,行动的迟缓已是影响学校发展中队伍建设、教学科研、后勤保障的主要瓶颈,我们要通过走出商洛,走出陕西、走出国门,虚心学习,把专家学者请进学校,请到课堂,把相关利益合作者、交流者吸引到商洛,吸引到学校,不求所有,但为所用,以支持我们思想观念更新,支持我们方法手段改进,支持我们各项事业发展。

我们要继续巩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理工大学、浙江万里学院等省内外高校和校地、校企、校际联盟的合作与交流,同时要扩大交流合作单位的数量和深度、广度;要在与台湾、马来西亚、英国等国(境)外大学师生交流、干部培训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与德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应用型技术大学的交流与合作,开展干部、教师、学生的国内外培训交流,增加师生、干部派出与接收的数量;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欧亚国家及国内兄弟院校的广泛交流与深度合作,实施中青年教师海外提升、管理干部国际培训、学生国际交流、国际化合作办学等项目;要坚持外聘教师制度,积极推进“双聘院士”“丹江学者”计划的实施,积极从校外引进高层次人才;要实施好根植地方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步伐,提高实践教学水平,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要开好一年一度学术年会,搭建学术交流平台;要积极创造条件,承办各学科全国性学术会议,以支持优势学科、重点实验室、社科基地内涵提升建设;要积极筹备主办以小小说创作、秦岭画派等地方文化传承、尾矿资源利用、秦岭良种繁育等为主题的全国性专题学术研讨,展示我校学术成就,扩大学校学术影响。

(三)高标准,严要求

“高标准,严要求”是我们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宝贵经验。古人云:“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对我们来说,“高标准,严要求”就是凡事要“不干则已、干就干好”,就是“不让穷人花大价钱”,就是不搞“涛声依旧”,不“重复昨天的故事”。

我校当前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很多压力和挑战,每一位教职员工都要恪尽职守、精益求精地对待工作,不做“差不多”先生,不用模棱两可的方式方法粉饰自己。无论在何岗位,始终都要坚持用高标准作为衡量工作的尺度,用严要求把好责任关。要做到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发展的事不做,埋头苦干、甘于奉献,推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要不断提升师德修养,为学生树立典范,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鞠躬尽瘁。我们要敢于立标杆,敢于争先进,在学科建设、特色发展、标志性成果、人才队伍建设争取一流业绩,上台阶,上水平。要坚持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本领,切实将自己锻造成促进学校发展的中流砥柱。

(四)做真人,干实事

“做真人,干实事”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良好思想品行和基本素养,是一个人做人做事的良好道德风范,也是当今社会着力打造和倡导的典范。

当前,学校进入运行状态最好的时期之一,我们每位教职工都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大好时光,在做真人、干实事上下功夫,推动学校风清气正,事业发展。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反对假大空,坚持真抓实干,反对指手划脚,坚持亲力亲为,反对只说不做,坚持言行一致、反对表里不一,坚持光明正大、反对阴谋诡计;我们要在脚踏实地开拓创新、谋事干事上下功夫,要以干实事、多干事、干成事为荣,以不干事、少干事、干不成事为耻;我们要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心和使命感,切实加强对各项工作的组织落实,做到只争朝夕抓落实、提高水平抓落实、转变作风抓落实、严格考核抓落实;我们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搞好调查研究,探寻思路举措,破解发展难题。

(五)敢顶天,能立地

“敢顶天,能立地”是我们立足社会,实现自我价值,取得成绩的保证,也是学校顶层设计既站位要高又接地气必须遵循的基本思想。“顶天”就是站高望远,顺应时代潮流,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教育决策,洞察和把握教育发展大势和规律,抢抓发展机遇;“立地”就是紧密接触地气,坚持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谋划学校发展,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我们要通过向他人学习,向同行学习,开阔自己的眼界,拓展自己的视野,又要抢抓机遇,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路线图,力争走在应用型院校转型发展的前列,占领办学高地;既要瞄准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瞄准学术发展的前沿,围绕学校的发展规划制定学院的未来目标,也要认清自己学院在全国乃至国际同类学科中的水平、地位,充分估计前进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尊重规律,科学决策,不能鼠目寸光,只顾眼前;既要在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提高师资学历层次上下功夫,更要在其水平提升和表现上下功夫,也要加强广大教师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双师”型人才建设;既要争取国科金、省级重大攻关项目、取得省部级奖项,做高大上的“大事”,也要积极参与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积极争取横向科技项目,做接地气的“小事”,把学校根植商洛,服务地方,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抓实抓好。

(六)出成绩,促发展

“出成绩,促发展”是指一个组织中的每个人、每个单元通过努力取得工作成果,从而提升组织的核心竞争力,使组织得到健康发展。一个组织的信誉和力量也是无形资产,来自于组织的每个人和组织单元,我们每个人都处于学校不同组织单元的不同岗位,如果每位教职工都能立足岗位做贡献,一个个成绩将汇聚成巨大的学校发展力量,也将汇聚成学校的亮点特色。

我们每个人无论是什么岗位都可做出成绩,要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不同工作岗位做出自己的成绩;要在工作中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思想,每个人要在个人工作中赢得成绩;我们要在教学科研平台建设上有突破,要充分发挥学科建设的龙头作用,在学科建设上有突破,要在国家级项目及省部级重大专项及奖项上有突破,在横向科研和办学经费争取上有突破;要在学生科技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上有突破。每个二级单位要在前进中取得自己突出成绩,打造凝练学校亮点特色,从而使学校的无形资产得以提升,核心竞争力得以坚强,信誉荣誉得以产生广泛影响。

各位代表,同志们,党的十八大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必然催生高等教育在思维方式、工作方法等方面的深刻革命,也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创造了广阔平台和难得机遇。目前,学校面临错位发展,逆势而上的严峻形势,面对学校启动更名和审核评估两大艰巨挑战。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经常问问自己“我是谁?我是有组织的,组织是有纪律的。”我们在为学校发展进步欣喜的同时,再问问“我为学校发展做了些什么?我有哪些成绩?我还能再做些什么?”

今年学校也还将举行办学四十年、升本十年庆典,总结历史,谋划未来,我们坚信,只要我们教职员工,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锐意进取、拼搏奉献,就一定能顺利实现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就一定能继续开创学校发展的新局面,就一定能将我校建成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内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谱写出学校发展的新篇章。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商洛学院
Copyright © 2016-2017 陕ICP备05008918号 地址:陕西省商洛市北新街10号 邮编:726000